安霞东,十大信誉网赌大全2020级大气科学博士研究生,目前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主要从事气候动力学和大气环境相关的研究,从年际到季节内尺度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的动力学成因,在ACP、JC、JGR-A和C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6篇。研究生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2次)、“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全国一、二、三等奖、江苏省研究生大气科学创新论坛一等奖、校优秀研究生、校优秀共青团员和研究生学习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5项;曾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如AOGS年会和气象青年科技论坛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大一时期,我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的一名学生,由于偏爱物理学科,所以在大一上半学期就萌生了转专业的念头。虽然转专业在海大相对宽松,但对转专业的学生来说依然是巨大的挑战。因为转专业意味着比其他学生学更多的课程,意味着本科的求学之路是孤独的,意味着存在延期的风险。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在大三时成功转到了大气科学专业。由于精力一直放在转专业和修学分上,所以本科很多课程的成绩都是平平无奇,而这也恰好成了我继续读研深造的初因,因为我想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然而,那时的我忙于转专业和修学分,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熟悉一些专业课老师,这让我对到底去哪儿读研很迷茫。直到在大四的海洋调查实习期间,我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我的导师—盛立芳教授。令我惊讶的是,在与盛老师的第一次谈话中她就提及让我报考她的研究生,这无疑给了当时的我莫大的鼓励,而最终的事实也是盛老师带我走上了科研之路。
直面挫折,迎难而上
对于做基础研究的研究生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每一位学生的必经之路,并且可能困难重重,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在写第一篇学术论文期间,我几度产生了放弃研究大气污染的想法。由于当时的自己文献阅读量不足、研究方法有限,所以我对自己做的内容到底对不对、创新性几何,以及能在何种水平的期刊上发表都一无所知,这导致我的研究进展一直很缓慢。直到我选了“气候动力学专论”这门课,研究进展才有所加快。当时的授课教师李春教授要求每位同学都选择一些气候动力学方面的前沿课题进行课程汇报,刚好有个主题和我的研究内容比较相似,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并且我在汇报前人工作的同时也汇报了我自己的研究内容,这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也使得我对自己的研究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信心。后来在盛老师的引荐和帮助下,我又找李春老师、未来十大信誉网赌大全李建平教授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阳教授等进行了多次讨论。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后,我研究生期间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基本定型,并且最终在大气科学领域top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发表。毫无疑问,这些论文写作经历曾带给了我煎熬,并让我几度想要放弃,但也让我收获巨大。时至今日,我依然对自己当时的坚持与不放弃心存无限感激,感激那个永不言弃的自己。当然,这些收获的背后及后续系列文章的发表都离不开我的导师盛老师。盛老师不仅亲自指导我如何做好学术研究、如何做人做事,还帮我寻找各种学术平台与学术资源,如多次带我找大气科学领域的专家讨论、多次推荐我去各类学术会议上学习或做口头报告等,并帮我联系好了我的联合培养导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文研究员。在两位导师的辛勤指导下,我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对于每一位研究生来说,导师对我们的学术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其中就包括主动和导师讨论、主动阅读大量学术文献、主动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及主动和相关的研究人员交流等。于我而言,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发表过程无疑是最难的一道坎,但主动趟过这道坎,后续的研究则容易了很多。所以正处学术萌芽的我们应直面挫折,迎难而上,相信雨后天晴,春暖花开。